"一同事哈,我工作五年想讀個MBA,但網上信息太亂了!"確實,這兩年MBA報考的水是越來越深。上周剛幫表弟把關報名,發現光是學費就有五六種說法。今天咱們就嘮點實在的,把MBA報名的門道掰碎了說清楚。
先說個真事。我前同事小王去年跟風報MBA,光報名費就花了小兩萬,結果發現報的班壓根不能考學位證。這就是典型的沒搞明白MBA的分類?,F在市面上有三種班型容易混淆:一種是參加全國統考拿雙證的正規MBA,一種是海外院校免聯考的單證項目,還有一種是培訓機構自己發的結業證書。要我說,除非你急著評職稱,否則老老實實考統招的,畢竟國企央企都認這個。
學費這塊兒更是水深。北京某985的MBA明面上寫18.8萬,實際加上教材費、游學費、論文指導費,輕輕松松破25萬。反倒是上海某211搞階梯收費,前20名報名立減3萬。建議大家盯緊學校官網的收費明細表,重點看有沒有"另行收取"四個字。
再聊聊報考條件。別看招生簡章上都寫"本科畢業滿三年",實際操作大有講究。去年有個做自媒體的朋友,??飘厴I但抖音粉絲50萬+,硬是被某商學院的文創MBA破格錄取?,F在不少院校搞細分方向,像醫療管理、數字營銷這些賽道,對工作背景要求比學歷更看重。
對了給個擇校絕招:打開教育部學位網,查最新工商管理學科評估結果。B級以上的院校閉眼報,這些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校友資源絕對夠硬核。千萬別信那些保錄取的機構,去年曝光過某機構收15萬操作費,結果學生自己考也能上。
MBA學費暗藏哪些附加費?這份明細表請收好
準備讀MBA的朋友們注意了!你以為交完學費就完事兒了?今天就跟研友們兒嘮嘮那些藏在學費單里的"隱形消費"。看完這篇,保證你心里有本明白賬。
一、報名就得交的"門檻費"
哪怕對了沒被錄取,報名時也得先掏500-2000塊。有的學校管這叫"材料審核費",有的叫"考試服務費"。比如北大光華收800,復旦管院要1000。這筆錢純屬"入場券",考不上也不退的。
二、課本費比大學貴三倍
MBA教材可不簡單,動不動就全英文原版書。有個在讀的朋友吐槽:"開學買教材花了3800,教授還指定要買最新版案例集。"建議提前聯系學長學姐收二手書,能省一半錢。
三、三天兩頭收的活動經費
開學拓展訓練人均800起,企業參訪每次200-500,畢業酒會攤派到每人1500...這些集體活動說是自愿參加,但不去又怕錯過資源。別忘了:部分國際交流項目要另交2-5萬,簽證費還得自己掏。
四、論文指導費藏貓膩
到寫論文階段,突然冒出個"專家指導費"。有的學校按課時收費,每小時600-1000;有的打包收8000-12000。最坑的是查重費,雖然學校提供免費次數,但反復修改的話,自己在外查重每次要花200多。
五、雜七雜八的日常開銷
? 圖書館押金:500-1000元(畢業可退)
? 校園卡工本費:50元
? 茶水間咖啡機:每月充值100起
? 停車費:周末上課一天40
? 小組作業打印費:平均每月80
六、容易忽略的續費“騙局”
延期畢業的同學要注意:多數學校規定超過基本學制后,每學期要再交30%-50%的學費。有個哥們因為工作忙延畢半年,結果補交了2萬多。
給大家支幾招:交錢前一定讓學校開正規發票,集體活動的收費明細要拍照留存。遇到不明收費項目,直接打學校財務處電話核對。別不好意思,這都是咱們該花的明白錢!
- 中外合作辦學的報考和同等學力的區別 11-18
- 國際mba報考和國內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區別 02-10
- 國際mba政策法規與中國有區別嗎 08-19
- 國際博士的學習價值不是特別大 02-10
- 國際mba政策對于參加學習和普通國外學生的區別 02-10
- 國際碩士的招生與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區別 10-15
- 國際mba資訊不同學校對于考生的要求都是沒區別的 11-15
- 國際博士最終獲得的證書以及和普通證書的區別 08-26
- 國際mba資訊可以了解到這是熱門專業 08-26
- 國際博士的報考需要花費的比較多用處卻不大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