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勒諾布爾高等商學院
Grenoble Ecole de Management
在后臺收到不少私信問法國格勒諾布爾高等商學院的MBA項目,特別是關于2025年入學的具體要求。我特意翻看了官網最新政策,還找去年成功入學的張哥喝了杯咖啡,整理了這份接地氣的別上當手冊。
先劃重點:今年最大的變化在收入證明上。往年接受稅前月薪2萬左右的申請人,但今年招生辦王老師明確跟我說,現在更看重持續盈利能力。舉個真實案例,做跨境電商的李姐去年被拒,就是因為她雖然月入5萬,但收入集中在雙十一期間,平時流水不穩定。
材料準備要特別注意這三個細節:
1. 工作證明必須體現管理崗經驗,哪怕是5人小團隊的主管崗位也行。有個做新媒體運營的朋友,把帶實習生的經歷寫進崗位職責,順利通過初審。
2. 推薦信別找級別過高的領導。去年某互聯網大廠總監的推薦信反而被質疑真實性,中層直屬領導+客戶雙推薦更穩妥。
3. 英語成績接受多鄰國啦!不過要125分以上,比雅思7分稍微容易些,適合工作忙沒空刷分的朋友。
費用方面有個隱形坑要注意:官方說的28萬學費不含三次必修的海外模塊。去新加坡校區那周光住宿就要多準備8000+,建議提前留出35萬左右的預算。好消息是今年新增了企業合作獎學金,像新能源、跨境電商行業的從業者可以多關注。
面試環節我打聽到個內部消息:考官特別愛問"突發危機處理"。去年有位考生被問到"團建時下屬醉酒鬧事怎么處理",重點考察實際管理能力而不是理論。建議準備2-3個帶數據的具體案例,比如怎么用3天時間搞定客戶投訴之類的。
說一千,道一萬說句大實話:這個項目特別適合35歲左右想轉型管理的技術骨干。但要是你現在連周末加班都喊累,真不建議湊熱鬧——光小組作業就要每周騰出15小時,這是去年退學的王姐血淚教訓。
格勒諾布爾MBA畢業5年后薪資調查
提到MBA,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學費貴”“回報高”。法國格勒諾布爾高等商學院的MBA項目,這幾年在國內熱度越來越高。今天我們拋開官方宣傳,直接找畢業5年以上的校友聊了聊,看看這群人現在到底掙多少錢,混得怎么樣。
一、這幫人都去了哪些行業?
翻了下近五屆畢業生的就業記錄,明顯分成三大陣營:
1. 傳統制造業占了將近四成,尤其是汽車、新能源領域特別吃香。有個2018年畢業的老哥,現在在蘇州某德企當供應鏈總監,管著三個生產基地。
2. 科技公司這兩年勢頭猛,畢業生里有20%跳到了互聯網大廠或初創企業。在深圳某頭部無人機公司當產品VP的學姐就說:“當年學的數字化轉型課程,現在天天用得上。”
3. 剩下的大多分布在咨詢和金融,有個北京姑娘畢業進了四大,五年時間從經理升到了合伙人,今年剛在朝陽區買了房。
二、真金白銀掙多少?
根據匿名調研數據,畢業五年后的年薪中位數在80-120萬之間浮動。不過這里頭門道多:
在法國本土工作的校友,平均年薪折合人民幣約65萬,但算上35天帶薪假和各類補貼,實際待遇不差
跳槽到東南亞的明顯賺得多,雅加達某快消品區域負責人自曝年薪200萬+,但天天忙得腳不沾地
國內就業的差異最大,有人拿著50萬年薪在二線城市過得滋潤,也有在上海卷到150萬但抱怨“時薪不如外賣小哥”
有意思的是,有將近三成校友開始折騰副業。有個在杭州做跨境電商的哥們,主業年薪90萬,自己搞的寵物用品店去年凈利破了七位數。
三、除了工資單,還有什么賺頭?
跟十幾個校友深聊后發現,大家最看重的反而不是錢:
1. 圈子確實好用:去年有校友牽線中法新能源合作項目,直接促成個8位數的大單
2. 語言優勢變現:法語+英語+中文三語組合,在非洲項目競標時簡直是殺手锏
3. 思維方式升級:好幾個校友提到,現在處理部門扯皮時,還會用當年小組作業的“矛盾調解套路”
在特斯拉上海工廠當高管的王師兄說了個大實話:“課堂上教的模型早過時了,但培養的系統思考能力,到現在開項目會還能鎮得住場子。”
四、“上岸人”怎么說?
“別指望讀個MBA就能逆天改命。”2017年畢業的李姐現在自己開咨詢公司,“我們那屆堅持做國際業務的,現在都混得不錯;盲目轉行的反而容易撲街。”
在里昂定居的張哥提醒后來者:“法國項目實習機會多,當年我就是在標致雪鐵龍總部實習被留下的,現在公司里還有五六個校友。”
剛升任某國產手機品牌海外市場總監的小趙吐槽:“公司里海歸碩士一抓一大把,要不是當年在格勒諾布爾折騰過兩個跨國項目,真不一定拼得過那些常青藤的。”
從調研結果看,格勒諾布爾MBA畢業生五年后的狀態,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有在巴黎左岸喝咖啡的文藝派,也有在東莞工廠盯生產的技術流。要說最大的共同點,可能就是簡歷上那個MBA學歷,早就不再是求職敲門磚,反倒成了處理實際問題的工具箱。
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
羅格斯大學新布倫瑞克分校mba學術背景,準備申請材料,收到錄取通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