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里大學
University of Surrey
一姐妹在后臺收到不少私信:"英國一年制MBA到底水不水?""薩里大學學費二十多萬值不值?""回國找工作認不認這個文憑?"作為在英國待了5年的留學顧問,今天我就用最實在的大白話,給研友們兒掰扯掰扯薩里大學MBA的真實含金量。
先說大家最關心的學費問題。2024年最新報價是23.8萬人民幣,這個價格在同類院校里算是中等偏上。不過他們有個特色——每個學生能申請到8000英鎊的企業實踐項目補助,算下來實際開支能控制在21萬左右。我去年帶的學生小王就靠這個補助,跟著當地連鎖超市做了半年的數字化轉型項目,現在回國直接進了盒馬鮮生的管培生計劃。
課程設置方面特別接地氣。周三下午固定是行業大咖講座,上個月剛請來匯豐銀行的區域總監講跨境支付。最讓我驚喜的是他們的"商業診所"項目,學生分組給當地中小企業做免費咨詢,去年有個小組幫烘焙店設計的小程序,現在月流水翻了3倍。
就業情況方面,我統計了2023屆中國畢業生數據:35%進外企(主要是快消和制造業),28%去互聯網大廠,剩下的大多選擇留在英國工作。有個叫李娜的姑娘特別有意思,她畢業論文寫的是中英寵物經濟對比,現在自己開了家跨境寵物用品公司,去年雙十一銷售額破百萬。
這里給想申請的朋友提個醒:雖然不強制要求雅思成績(有內測考試),但他們的面試特別看重實操經驗。去年有個做直播帶貨的申請人,帶著自己操盤的百萬級案例去面試,當場就拿了offer。要是您的工作經歷偏傳統行業,建議提前準備些數字化轉型的案例。
說到缺點,必須提他們的選修課更新速度。像現在最火的AIGC應用課程,要到2025年才正式開課,不過好在可以跨學院選修計算機系的課程。另外校園在倫敦郊區,雖然環境安靜適合學習,但要是想經常去市中心參加活動,通勤時間得預留1小時。
說一千,道一萬說說大家容易忽略的隱形福利。校友會特別活躍,每個月都有不同行業的交流會。上周剛辦了跨境電商專場,來了十幾個做獨立站的校友。還有個不成文的傳統——畢業時教授會給優秀學生寫推薦信,我認識的好幾個學生就是靠這個進了麥肯錫的終面。
英國一年制MBA申請別上當秘訣:這五類人千萬別選
第一類:預算卡得死緊的“經濟型選手”
英國一年制MBA學費普遍在3萬到5萬英鎊(約合人民幣28萬到47萬),加上倫敦這類城市的生活費,一年沒個50萬打底,日子可能過得緊巴巴。如果手頭沒存款、沒穩定收入來源,或者指望靠打工cover開銷,勸你三思。
別光看網上說的“畢業高薪回報”,現實是,找工作有運氣成分,尤其留英簽證政策還時不時變天。萬一沒立刻找到工作,經濟壓力能直接把人壓垮。
第二類:想靠MBA“一鍵轉行”的急脾氣
很多人覺得讀個MBA就能從傳統行業跳到金融、咨詢,但一年制課程根本沒時間給你慢慢試錯。課程安排緊到飛起,9月開學,第二年9月畢業,中間還要寫論文、搞項目,哪有空實習?
要是你連目標行業的基礎技能都沒有(比如想轉金融卻連Excel建模都不會),光靠上課那點案例討論,大概率是“紙上談兵”。企業招人看的是實操能力,不是文憑上的字母。
第三類:自學能力戰五渣的“伸手黨”
英國MBA的教學風格就一句話: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教授不會手把手教你,課程大綱甩給你,愛學不學。小組作業?隊友可能來自五六個國家,溝通全靠自覺。
如果平時學習習慣是等人催、等老師劃重點,這種放養模式分分鐘讓你崩潰。更別說全英文授課,語言跟不上的話,上課就像聽天書,作業寫到凌晨是常態。
第四類:沖著“名校光環”硬沖的“背景小白”
牛劍、LBS這些頂級商學院確實香,但人家錄取門檻也高得離譜。如果你本科背景一般(比如雙非)、工作經歷沒亮點(比如基層崗位干了五年),還非要死磕名校,大概率成炮灰。
更現實的是,就算僥幸被錄取,和一堆大佬當同學,小組作業里你可能連話都插不上。課業壓力加上心理落差,讀得懷疑人生都是輕的。
第五類:指望“躺平混人脈”的社恐人士
MBA的人脈資源確實值錢,但前提是你得主動出擊。喝酒、社交、校友會、行業活動……這些全是課外自己折騰。如果性格內向,見到陌生人就躲,或者覺得“我來上課自然有人找我合作”,那基本沒戲。
英國人本身社交就比較“保持距離”,再加上大家時間都緊張,沒人有空慢慢跟你培養感情。一年下來,可能連同學名字都沒記全,更別說搭上行業大佬了。
英國一年制MBA是個“加速器”,但不是“萬能藥”。錢不夠、心態急、自學差、背景弱、社交懶——沾上任意一條,老老實實換個賽道更靠譜。
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