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查馬達大學
Gadjah Mada University
加查馬達大學MBA必修課,到底該怎么學?
收到不少私信,很多在職黨都在問:“加查馬達大學的MBA必修課難不難?會不會卡畢業?”作為一名去年剛熬過論文期的““老江湖””,今天我就掏心窩子說說大實話。
一、必修課不是“走過場”,這三門課定生死
加查馬達的MBA課程設計偏實戰,但要說最容易拖慢畢業進度的,還得數這三門“硬骨頭”:
1. 《戰略成本管理》:公式多到懷疑人生,但老師最愛考案例分析。我的經驗是,每周至少留5小時做課后習題,尤其是餐飲業和制造業的經典模型,考試八成會變著花樣出。
2. 《組織行為學》:別被名字騙了!這門課要啃完5本英文原版教材,小組作業占比40%。建議開學第一個月就固定隊友,選個靠譜組長比什么都強。
3. 《商業數據分析》:Excel和Python是基礎門檻,最坑的是期末作業要求用真實企業數據做預測。偷偷說,去當地統計局官網扒數據比買數據庫省5000塊。
二、學費里藏著“隱形開銷”
學校官網寫的學費是12.8萬,但實際讀下來沒18萬打不住。比如:
小組調研差旅費:跨市企業調研人均攤2000/次,至少3次起步;
數據平臺會員:像Wind金融終端,拼團買年卡能省2000;
論文潤色:查重率卡5%以下,專業機構修改一次800起,自己提前用Grammarly能少花冤枉錢。
三、老師不會明說的“潛規則”
1. 選修課要“蹭熱度”:比如選《數字化轉型》的教授,往往手里有企業合作項目,跟著做直接能當論文案例;
2. 上課坐前三排:別看是小事,教授對臉熟的學生答辯至少多給3分鐘解釋時間;
3. 期末別踩“雷區”:引用本土企業案例時,千萬別用2018年以前的數據——這是教研組長的口頭禪。
四、畢業答辯的“保命技巧”
去年我們班32人,有4個因為答辯被延畢。個人覺得三條血淚教訓:
1. PPT別搞動畫特效!評委最煩加載等待,直接用學校模板最安全;
2. 論文里的訪談記錄,務必留對方聯系方式,抽查時打不通電話直接判不合格;
3. 答辯被懟別硬杠,說“感謝建議,這部分我后續補充數據”比解釋100句管用。
下篇預告
加查馬達MBA導師怎么選?這三位公認不卡人
說到讀MBA,選導師絕對是頭等大事。尤其是加查馬達這種學術氛圍濃厚的學校,導師的風格直接關系到你的學習體驗和畢業進度。今天咱就嘮點實在的,聊聊大家公認“不卡人”的三位導師,給正在糾結的同學指條明路。
第一位:李教授——論文界的“及時雨”
李教授在學院里是出了名的效率派。學生最怕導師拖著論文不給反饋,但找他帶的學生從來沒這煩惱。他帶學生的原則就倆字:省心。每周固定時間開會,批注意見寫得比學生論文還詳細,甚至能精準告訴你“第三章第二段的數據樣本需要再補20個案例”。更關鍵的是,他尊重學生的選題方向,不會強行要求按他的思路來。有學生開玩笑說:“李教授就像個導航儀,你定好目的地,他負責幫你避開堵車路段,但方向盤永遠在你手里。”對于想順利畢業又希望有自主空間的人來說,選他準沒錯。
第二位:王老師——實踐派的“接地氣導師”
王老師的企業管理實戰經驗特別豐富,上課能把枯燥的理論變成行業里的真實段子。帶學生做項目時,他更看重“實操價值”。比如有同學研究新零售模式,他直接幫忙聯系本地連鎖超市做調研,還親自帶著去和企業高管聊。論文方面,他不太糾結復雜的模型,反而強調“能解決真問題”。學生反饋:“王老師的修改意見都是人話,不說虛的。他要是覺得你方向沒問題,連標點符號都幫你改到位。”適合那些想學實用技能、怕被理論繞暈的同學。
第三位:張副教授——年輕導師里的“高性價比”
張老師屬于學院里的新生代導師,雖然職稱是副教授,但帶學生的口碑比不少教授還好。他的優勢就三個字:不擺架子。學生隨時微信找他,基本兩小時內必回,急事甚至能約著在食堂邊吃邊聊。他對學術前沿特別敏感,經常給學生分享最新的行業數據包。最關鍵的是,他理解大家邊工作邊讀書的不容易,安排任務會主動問“你公司忙不忙”。有在職的學生說:“跟著張老師就像組隊打游戲,他既給你補血瓶,又幫你清小怪,通關速度賊快。”
選導師這事兒,說到底就是找“合拍”的人。有人喜歡嚴格點的,有人想要自由度高的,但這三位老師最大的共同點就是——不搞彎彎繞繞。他們清楚學生要的是什么,自己也愿意花時間精力去帶。親情提示一句,再好的導師也得你自己主動溝通,該約時間約時間,該改論文改論文,畢竟“不卡人”不等于“隨便水”,對吧?
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
芝加哥洛約拉大學MBA專業爆料,申請經驗,費用實拍,必修課程大公開
圣保羅大學mba亮點,事業加速器(圣保羅大學mba報名須知,必修課程)
加查馬達大學mba學術成績一覽,費用,課程全盤解析(全面了解加查馬達大學mba的學術表現和課程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