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切斯特大學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這兩天收到不少私信問:"一同事,聽說羅切斯特MBA必修課特別硬核,真有必要花這個錢嗎?"作為去年剛熬過36學分必修的"“懂行的人”",我今天就掰開了揉碎了跟大家聊聊真實情況。
先說課程設置,確實跟國內MBA畫風不同。光是核心課就分了三大模塊:數據分析、戰略決策、領導力實戰。我們班有個在投行干了8年的老哥,第一學期上《商業量化分析》時都差點崩潰——每周要處理2000行以上的真實交易數據,教授還要求用Python做可視化報告。用他的話講:"比我當年考CFA刺激多了。"
這里給個實在建議:別被課程名字唬住。像《全球運營管理》聽著像理論課,實際上要模擬跨國企業供應鏈危機。去年我們組接到的案例是幫一家醫療器械公司解決中美物流癱瘓問題,光關稅計算模型就建了8個版本。現在回想起來,這種實操訓練確實比紙上談兵管用。
重點說說最容易掛科的三門課:
1. 財務決策分析:每周必有小組估值作業,教授會拿真實上市公司財報讓你挑刺
2. 市場營銷工程:要自己設計AB測試方案,線上推廣真金白銀花預算(學校給補貼)
3. 商業倫理博弈:48小時極限案例分析,去年有組員因為引用格式不規范直接被扣20分
選課訣竅就三條:
① 早8點的課慎選!冬天下雪天根本起不來
② 組隊要找不同背景的隊友,我們組當時有工程師、醫生、律師,看問題的角度完全不同
③ Office hour一定多去混臉熟,教授給的拓展閱讀清單比教材管用十倍
關于值不值的問題,說個大實話:如果你想要的是混文憑,這項目真能勸退。但要是真想學東西,尤其是打算往咨詢或跨國企業發展,他們的必修課設置確實能打。我們這屆有個寶媽,靠課程里學的用戶畫像模型,愣是把自家小烘焙店做成了本地網紅店。
常見問題集中回答:
Q:非商科背景能跟上嗎?
A:我們班1/3是理工科出身,開學前有四周預科班惡補財務基礎
Q:考試形式有哪些?
A:閉卷考只占30%,更多是小組項目(40%)+個人反思報告(30%)
Q:掛科了怎么辦?
A:有兩次補考機會,但補考費夠買臺iPhone了(別問我怎么知道的)
對了說句掏心窩的話:MBA不是必需品,但要是打定主意要讀,羅切斯特的必修體系確實能逼著你突破舒適區。就像我們教授常說的:"你現在恨我,五年后會感謝我。"至少目前看來,這話沒毛病。
羅切斯特大學MBA申請條件最新捋清
一、硬門檻:這些條件必須達標
1. 學歷背景不卡死,但得有“底子”
羅切斯特大學對本科專業沒硬性限制,文理工商都能申。不過官方明確要求四年制本科學位(專升本或三年制學位需單獨評估)。GPA建議3.0+,但去年錄取者中位數在3.3左右。如果GPA低于3.0,可以通過GMAT/GRE高分(比如GMAT700+)或突出的工作經歷彌補。
2. 語言成績要玩“雙保險”
托福最低100分(雅思7.5),但注意兩個細節:
接受家考成績,但會比對線下考試分數
美本或英語國家學位可豁免,但如果有兩年以上工作經驗,學校可能要求補交語言證明
3. 標化考試靈活選
GMAT和GRE都接受,2023屆錄取學生GMAT平均分658,GRE語文部分平均157。有個隱藏福利:如果工作5年以上且職位含金量高,可嘗試申請免交標化成績。
二、軟實力:這些才是決勝關鍵
1. 工作經驗不是必選項,但很現實
官方說接受應屆生,但實際情況是:2023年入學的學生平均工作年限4.2年。應屆生想突圍得有兩把刷子——要么有頂級實習(比如投行/咨詢/世界500強管培生),要么創業經歷或家族企業管理經驗。
2. 推薦信要“說人話”
別找頭銜大的陌生人寫推薦信!學校明確要求推薦人必須直接指導過你的工作。有個申請者讓公司CEO寫推薦信被拒,換成直屬上司后反而成功了。建議一封來自職場領導,另一封可以選教授或項目合作方。
3. 文書要“見肉見骨”
今年的Essay題目還是經典的職業目標三問,但審核更注重細節:
短期目標要具體到行業+崗位+公司類型
必須提及西蒙商學院哪三門課程對你有用
要體現對醫療管理或技術商業方向的興趣(學校這兩年重點發展的特色方向)
三、隱藏加分項:很多人不知道的竅門
1. 先修課可以“補票”
非商科背景別慌!學校允許入學前補修會計、統計等基礎課,推薦Coursera平臺完成(認證書要帶學分)。有個教育行業申請者用這種方式彌補了商科背景不足。
2. 面試看重“化學反應”
收到面試邀請相當于半只腳進門,但別掉以輕心。校友面試時會特別觀察:
是否了解羅村的地理特點(畢竟在紐約州小城市)
對Simon商學院的“量化分析”特色能否舉例說明
是否能聊出醫療/科技行業的趨勢見解
3. 早申有真福利
第一輪申請(通常10月截止)的錄取率比第三輪高出近20%。更關鍵的是獎學金主要在前兩輪發放,第三輪基本只剩助教崗位。
四、時間線要卡準
2024年入學申請分四輪:
第一輪:2023年10月15日
第二輪:2024年1月5日
第三輪:2024年3月15日
國際生最終輪:2024年5月1日
建議至少在截止前兩周提交,因為系統可能出現材料驗證延遲。去年有個申請者卡點提交,結果成績單認證耽誤了整兩周,錯失早申機會。
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