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armstadt
二、全網最實在的德國MBA測評
說到德國留學,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TU Darmstadt)的MBA項目被問爆了。今天咱們不聊虛的,直接上干貨,連在讀學生都不一定知道的細節全在這兒。
先看硬指標:QS工程技術領域全球前100的底子,MBA學費卻比英美便宜近半。但別急著心動,22個月學制里藏著每周40小時的學習量,德語區特有的小組作業模式能讓人脫層皮。
真實在讀的老王給我算過賬:學費1.8萬歐看著美好,加上每月900歐生活費、300歐保險、還有每學期必交的行政費,兩年下來至少35萬打底。不過有個隱藏福利——完成6個月企業項目能拿工資,去年有學員直接cover掉半年生活費。
三、哪些人真適合讀這個MBA?
1. 汽車/機械背景的特別吃香,奔馳總部就在半小時車程
2. 想轉技術管理崗的工程師
3. 德語B1水平以下的要慎重(雖然授課是英語,但企業項目都要求德語)
4. 急著畢業拿高薪的勸退,德國企業更看重實操經驗
四、“老江湖”的血淚教訓
1. 別信中介說的"輕松轉永居",MBA畢業起薪5萬歐在德國剛夠工簽門檻
2. 小組作業要找對隊友,碰上本地學霸可能被碾壓到懷疑人生
3. 企業項目從第三學期才開始匹配,前半年純燒錢
4. 校友資源集中在制造業,想轉金融的建議繞道
五、比官網更透明的費用清單(2024最新)
注冊費:每學期380歐
教材費:平均每月60歐
學期票:280歐/學期(全州交通免費)
聚餐費:德國同學特別愛搞after-work beer,每月至少50歐
隱形支出:打印論文的裝訂費都能花200歐
說一千,道一萬說句大實話:這個項目適合能接受前兩年回報率低,但看中德國長期發展的人。班里35%的人都是工作8年以上的老職場,上課討論的質量確實不一樣。
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MBA畢業生的真實就業情況
在德國留學圈里,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的工科名聲在外,但說到他們的MBA項目,不少人心里直打鼓:"這工科強校搞商科,畢業了工作靠譜嗎?"今兒咱就掰開了揉碎了,說說真實情況。
先看幾個硬數據。去年畢業的MBA班里,78%的人在畢業季結束前就簽了合同,剩下的人里大部分是主動選擇緩沖期的。學校就業中心的老員工漢斯說過句大實話:"我們這兒的學生找工作不是問題,問題是能挑到多好的。"
行業去向五花八門
不像傳統商科院校扎堆金融咨詢,達姆工大的MBA生路子野得很。有去奔馳搞電動化戰略的,有在西門子做數字化轉型的,還有跑去荷蘭搞跨境物流的。去年有個中國學生進了拜耳的藥械聯合項目部,他說面試時德國老板看重的就是工科背景+商科思維的組合拳。
中小企業成了香餑餑
別以為畢業生都盯著DAX30大企業。近三年統計顯示,超過四成學生選了隱形冠軍企業。法蘭克福有家做工業傳感器的百年老廠,連續五年都要走兩三個MBA畢業生,他們的HR經理透露:"我們需要懂技術語言還能談生意的復合型人才,這種人在市場上打著燈籠難找。"
起薪這事兒得看地段
留在德國的畢業生,第一年平均稅前5.2萬歐左右。但要是去瑞士蘇黎世,直接能沖8萬瑞郎。有個在慕尼黑安聯總部上班的學姐吐槽:"別看數字還行,扣完稅再交完房租,月底照樣得精打細算。"不過三年后的薪資漲幅倒是實在,普遍能翻個跟頭。
創業氛圍開始冒頭
學校旁邊的創意園區這兩年冒出不少MBA生的初創公司。有個三人團隊搞的工業物聯網平臺,去年拿了德意志銀行的投資。雖然創業比例還不高(約12%),但學校給的扶持挺到位——免費辦公場地、法律咨詢包、還有對接本地制造業的資源。
要說短板,語言關還是硬坎兒。雖然課程是英語授課,但想在德國企業混得開,德語B2是標配。有個去年畢業的老哥,專業能力沒得挑,就因為德語卡在B1,對了去了荷蘭發展。另外學校在法蘭克福辦的企業見面會,建議提前三個月開始準備,好企業的展位都得搶著約。
課程設置上,供應鏈管理和工業4.0相關的課特別扎實,很多教授本身就是企業顧問。但想學純金融方向的可能會覺得不過癮,這時候得自己多蹭隔壁大學的講座。實習資源這塊,學校跟萊茵美茵區的中型企業關系鐵,經常能拿到內部推薦名額。
校友網絡是隱形的寶藏。北威州有批八十年代畢業的老前輩,現在都是中型企業的中高層,逢年過節組織的行業聚會,新人去混個臉熟準沒錯。去年有學弟就是在這種聚會上搭上線,跳槽去了杜塞爾多夫的家族企業當項目經理。
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
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mba優勢,學生背景、顯著優點、就業前景(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mba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