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爾根大學
University of Bergen
"卑爾根大學MBA值不值得讀?18萬學費到底能學到啥?"作為去年剛畢業的老學員,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窩子聊聊必修課那些事兒。
先說說課程設置,核心必修課主要分三大模塊:
1. 戰略決策課:每周要分析3個真實商業案例,記得我們組當時做樂高轉型案例,熬夜畫了12版PPT才過關
2. 財務管控課:教授會把挪威百年企業的財報拆開來講,實操性特別強
3. 跨文化管理課:課堂上30%是國際學生,每次小組作業都要協調5國成員的時間
重點說說最容易掛科的三門課:
商業數據分析:要熟練使用SPSS和Tableau,建議開課前先看網易云課堂的免費教程
領導力實踐:期末要完成360度領導力測評,去年有同學就栽在同事評價環節
商業倫理:看似簡單實則暗藏“學問”,考試會出電車難題類的開放式論述
給準備入學的三點建議:
1. 提前練好英語學術寫作,別像我第一次作業被批注了58處語法錯誤
2. 多參加學校的企業參訪,我們那屆參訪DNB銀行時認識了現在的上司
3. 善用學校提供的LinkedIn指導服務,改完的簡歷真的能多拿面試機會
這兩年學下來最大的收獲,倒不是證書本身。而是教授手把手教的"北歐式決策思維"——做方案必看3年后的影響,這點在工作中特別實用。上周幫公司做海外拓展方案,就用到了課堂上的風險預測模型。
卑爾根大學MBA申請,本科不是商科能報嗎?
一、專業不對口?真不是硬門檻
卑爾根大學的MBA項目,官方招生簡章里壓根沒寫“必須商科本科”。人家更看重的是你的綜合能力,比如工作經驗、學習動機,還有你能不能把過去的經歷和商科知識揉一塊兒用。舉個例子,去年有個學環境工程的老哥,干了5年新能源項目,照樣被錄取了。為啥?因為他能說清楚環保項目里的成本控制和團隊管理經驗,這和MBA培養的方向完全對口。
二、學校到底看中啥?
1. 工作經驗是硬通貨:哪怕你本科是學考古的,只要有3年以上管理崗經驗(帶團隊、做項目、管預算都算),學校就會多看你兩眼。
2. 文書要會講故事:別光寫“我想轉行”,得把過去經歷和商科扯上關系。比如設計師可以聊如何通過用戶數據分析優化產品,護士長能講科室資源調配的經驗。
3. 推薦信找對人:優先找能證明你分析能力或領導力的人寫,比如前領導、合作過的客戶,比找大學教授更有說服力。
三、補足短板的野路子
如果確實沒商科基礎,也別慌。這兒有三招:
蹭免費網課:Coursera上刷個《商業基礎》證書,花不了幾個錢,但能證明你主動補過課。
實戰貼金法:哪怕現在工作不沾商科,可以主動攬活兒。比如幫公司做成本分析報表,給社區活動拉贊助,這些都能寫進簡歷。
英語別拖后腿:雅思6.5是底線,口語單項盡量沖6.0。面試時能流暢聊商業案例,比死磕GMAT高分管用。
四、申請流程特別注意
9月入學的申請窗口通常在頭年10月開放,建議提前準備這些材料:
工作證明要寫明具體職責,別光寫“經理助理”,得寫“負責協調5人團隊完成客戶需求分析”。
個人陳述避免假大空,重點說清楚“為什么現在讀MBA”和“讀完打算干啥”。有個學音樂的小姐姐,寫她想用商業思維推廣傳統民樂,教授看了直說有意思。
面試準備個小絕活:提前研究挪威本土企業案例,比如漁業公司的數字化轉型,聊這個比背通用模板加分。
五、真人真事給你打氣
去年有個學漢語國際教育的妹子,在培訓機構干了4年市場推廣,GMAT才550分。但她文書里詳細寫了怎么用數據分析優化招生策略,把校區業績從墊底拉到前三,對了照樣拿offer。她的原話是:“別總想著自己缺什么,先盤清楚手里有什么牌。”
關于學費,挪威公立大學對國際生一視同仁,MBA項目全年學費大概10萬挪威克朗(約合7萬人民幣),比英美實惠多了。生活費嘛,卑爾根物價不低,但兼職機會挺多——學校 Career Center 經常推送本地企業實習。
說一千,道一萬說句實在的,MBA本來就是給想跨界的人準備的。卑爾根大學這幾年特意擴招非商科背景的學生,要的就是不同行業的人互相碰撞。你本科讀啥真沒那么重要,關鍵是讓學校覺得:你這人有意思,有潛力,值得培養。
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
卑爾根大學mba全面解析,優勢一覽!申請攻略,費用曝光,必修課程深度解讀!
墨爾本大學mba,課程概覽,申請攻略,費用智慧花(墨爾本大學mba課程與申請經驗)
科隆大學mba學術業績一覽,申請攻略和課程特點深度解析(科隆mba申請攻略和課程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