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世大學
Yonsei University
一同事去年剛交完延世MBA第三學期學費,看著銀行短信提醒的65,000,000韓元扣款記錄,忍不住在同學群里發了段語音:"當初以為讀個書能鍍金,現在天天上課跟打仗似的,這錢花得比給孩子報補習班還肉疼!"
一、燒錢課表背后的隱藏費用
延世MBA的必修課表看著挺常規:戰略管理、財務分析、市場營銷...但翻開教材你就發現貓膩了。每門課標配:
1. 原版英文教材(平均18萬韓元/本)
2. 企業實地考察(交通食宿自費)
3. 行業大牛客座講座(每次入場費3-5萬)
4. 小組作業必備的咖啡廳包場費(每周至少2次)
二、要命的課程三大雷區
1. 凌晨三點定律:小組作業永遠在凌晨三點定稿
2. 人脈變現悖論:同學不是財閥二代就是企業高管,普通白領根本融不進圈子
3. 隱形鄙視鏈:不會打高爾夫的學生自動降級社交層級
三、這些血淚教訓你要知道
去年退學的李小姐說破防了:"以為MBA是職場跳板,結果發現是富人俱樂部。教授上課張口閉口都是'當年我在高盛',案例分析全是大企業并購案,我們小公司來的根本插不上話。"
四、適合讀延世MBA的三類人
1. 家族企業接班人(需要鍍金學歷裝點門面)
2. 外企中層主管(公司全額報銷學費)
3. 準備移民的個體老板(混韓國高端人脈圈)
個人覺得:
隔壁首爾大的王教授說過大實話:"延世MBA就是個高端社交場,指望靠它漲工資不如去考公務員。"下個月又到申請季,想清楚再交那200萬報名費吧!
延世大學MBA畢業生真實就業去向調查
一、行業分布:金融、科技、咨詢是主流
從近五年的數據來看,延世MBA畢業生的就業方向非常集中。超過一半的人選擇了金融行業,比如銀行、證券、基金公司。首爾本地的大型金融機構,比如KB國民銀行、新韓金融集團,每年都會定向從延世招聘。另外,不少畢業生也進入跨國投行或私募機構,尤其是在香港、新加坡的分支機構。
科技行業的熱度近幾年明顯上升。三星、LG這類本土巨頭依然是熱門選擇,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初創企業或互聯網公司,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相關的崗位。有畢業生提到:“韓國的科技產業轉型很快,MBA學的戰略管理知識,在科技公司做產品規劃或市場運營時特別實用。”
咨詢行業則保持穩定。像麥肯錫、波士頓咨詢這類國際公司,幾乎每年都會到延世做專場招聘。不過競爭也很激烈,通常需要流利的英語和扎實的案例分析能力。
二、企業類型:大公司占主導,創業比例不高
雖然韓國的創業氛圍逐漸濃厚,但延世MBA畢業生中選擇創業的人不到10%。大部分學生更傾向于進入成熟企業,尤其是財閥集團或跨國公司的管理崗。一位在CJ集團工作的校友說:“大公司的晉升體系完善,加上MBA學歷,通常起步就是中層管理崗,后期發展空間更大。”
不過也有例外。部分畢業生會結合家族生意,或在特定領域(比如跨境電商、文化內容)嘗試創業。比如有人利用韓國美妝產業的資源,在中國市場做品牌代理,年營收能做到上千萬。
三、薪資水平:起步高,漲幅快
根據校友反饋,延世MBA畢業后的起薪普遍在6000萬-8000萬韓元/年(約合人民幣32萬-43萬),比普通碩士畢業生高出30%以上。如果進入投行或戰略咨詢崗位,年薪甚至能突破1億韓元(約53萬人民幣)。
工作3-5年后,薪資漲幅更明顯。尤其是在金融和科技行業,晉升到管理層的話,年薪翻倍很常見。當然,地域差異也不小——留在韓國的薪資增速平穩,而去新加坡、中國工作的畢業生,往往能拿到更高的薪酬包。
四、校友資源:人脈網比想象中“有用”
延世大學的校友網絡在韓國是出了名的緊密。MBA項目會定期組織行業交流會,邀請已經畢業的學長學姐分享經驗,甚至直接內推崗位。有畢業生提到:“找工作的時候,LinkedIn上聯系校友,回復率比其他學校高很多。”
這種資源不僅限于韓國國內。比如在中國北京、上海,延世校友會經常舉辦線下活動,幫助新畢業生對接本地企業。不少進入華為、阿里巴巴的韓國籍員工,就是通過校友牽線搭橋拿到機會的。
五、回國還是留在韓國?
中國留學生的選擇比較分化。大約60%的人畢業后會先在韓國工作2-3年,積累經驗后再回國發展,尤其是進入韓企的中國分公司或中韓合資企業。另外40%則直接回國,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的外企或金融機構。
一位在上海某券商工作的畢業生說:“延世MBA在東亞圈子的認可度很高,回國面試時,很多老板一聽學校名字就直接聊業務,不會糾結學歷問題。”
寫到這里,相信大家對延世MBA的就業情況有了更直觀的了解。如果還有具體問題,比如課程設置、申請條件,歡迎留言討論。
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
西英格蘭大學MBA,英文授課新潮流,學費平易近人,必修課程助你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