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TU)
去年剛從臺大MBA畢業的一朋友,在咖啡廳掰著手指頭給我算賬:"戰略管理3學分×4萬新臺幣,財務分析2學分×3.8萬,光這兩門課就燒掉我快20萬..."作為全臺商科教育的標桿,臺灣大學管理學院MBA項目的必修課設置,實實在在地影響著每位在讀生的錢包和時間規劃。
必修課中最讓人"肉疼"的要數"國際商務談判",這門3學分的課程不僅要交12萬新臺幣學費,每周還要花8小時做沙盤演練。不過參加過臺積電校招的李同學卻說值回票價:"老師把當年幫聯發科談專利授權的案例拆解成27個步驟,現在我跟供應商砍價都更有底氣了。"
財務方向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堪稱殺手課,教材用的都是Bloomberg實時數據。教這門課的陳教授有句口頭禪:"你們現在每睡一節課,將來就可能賠掉客戶一輛特斯拉。"確實有畢業生反饋,靠著課上學到的期權對沖策略,去年幫公司省下近千萬匯損。
特別要提的是"商業倫理與企業責任"這門看似"虛"的課,教授會帶學生參訪臺中精機、統一企業等本土企業。去年有個小組發現某食品廠的包裝材料浪費問題,提出的改進方案直接被廠方采納,省下的成本夠全班吃三年鼎泰豐。
選課策略方面,建議新生優先搶王教授的"市場營銷管理",這位前奧美總監上課自帶品牌案例庫。不過要避開周四晚上的"管理經濟學",去年有同學因為要趕高鐵回臺南,結果錯過隨堂測驗直接掛了科。
臺大MBA的課程設置就像鼎泰豐的小籠包,看著精致但要細嚼慢咽。8門必修課平均每學期要啃下500頁英文案例,經常能看到管院大樓凌晨兩點的燈光。不過從校友發展來看,這批熬過來的學生,有七成在畢業前就拿到鴻海、國泰金控等企業的管培生offer。
相關閱讀推薦:《臺灣大學MBA報考條件詳解》
臺灣大學MBA報考條件詳解
一、基本門檻要達標
學歷要求:
不管是本地生還是陸生,必須手里有正規大學的本科學歷證。專升本的同學也別慌,只要學歷能在學信網查到就符合資格。重點來了——GPA不能太難看,建議在校成績保持在3.0/4.0以上,專業課分數尤其關鍵。
工作經驗不是必須但很加分:
雖然招生簡章沒寫死規定,但翻翻歷年錄取數據就知道,九成以上的學生都有2年以上全職工作經歷。特別是管理崗、市場營銷、金融相關的經驗,在材料審核時特別吃香。應屆生要是想拼一把,最好有亮眼的實習經歷或創業項目撐場子。
二、考試關得過硬
筆試別掉鏈子:
大陸考生要參加港澳臺研究生統考,管理類科目主要考邏輯思維和案例分析。偷偷說個小竅門:往年真題里常出現臺企經營案例,考前多看看統一、富士康這些臺資企業的商業新聞。
面試藏著隱形考點:
群面環節經常搞無領導小組討論,去年考過「疫情后零售業轉型方案」的題目。有個細節很多人忽略——面試官特別在意「在地化思維」,討論時能結合臺灣市場特點更容易拿高分。單面時要準備3分鐘自我陳述的閩南語版本,這個隱藏關卡每年都卡掉不少人。
三、材料準備有門道
推薦信要找對人:
別光找頭銜大的教授,去年有個學員拿了院士推薦信反而被刷。招生辦更看重推薦人和你的真實交集,教過你專業課的副教授比沒接觸過的院長更管用。企業推薦信要找直屬上司,能具體說出你帶隊完成的項目細節才算有效推薦。
讀書計劃要落地:
千萬別寫假大空的「成為商業領袖」這種話。審核老師喜歡看到具體規劃,比如「計劃選修李教授的供應鏈金融課程,結合大陸電商物流經驗做對比研究」。有個申請者寫了想研究臺中港和廈門港的聯運模式,當年直接拿了面試最高分。
四、這些細節不注意會翻車
證件時效要看準:
大陸學生特別注意——往來臺灣通行證有效期要覆蓋整個報考周期。去年有個考生面試前發現證件只剩兩個月有效期,差點錯過材料遞交。建議提前半年更新證件,同時準備好教育部學歷認證報告的彩色掃描件。
申請時間線要卡死:
網申系統通常在10月開放,但12月底就會關閉材料上傳通道。注意有個預審環節,最好在11月前把初稿材料發給招生辦郵箱做預審,他們真的會回復修改建議。錯過這個隱藏服務的人,材料被打回重做的概率高了三成。
語言證明要早準備:
雖然簡章上寫托福80或雅思6.5,但實際錄取者平均托福成績在95左右。有個坑要注意——不接受家考版托福成績,必須線下考點的正式成績單。英語成績過期的同學要算好時間,從準備考試到出分至少預留三個月。
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
臺灣大學mba解析,升職捷徑(臺灣大學mba學費情報,熱門必修課)
臺灣政治大學mba擁有國際學術光環,零壓力學習之道!(臺灣mba學費與學習體驗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