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德林行政、金融和技術大學
Universidad EAFIT
收到很多私信問麥德林行政、金融與技術大學MBA值不值得讀,尤其是課程設置這塊。作為去年剛畢業的“老江湖”,今天就跟大家嘮嘮這個項目的"硬核必修課",帶你們看看這二十萬學費到底花在哪了。
先說說最受關注的學費問題。2024年最新價格是18.8萬,包含教材費但不含住宿。重點是這個錢能換來10門核心課程,每學期3-4門排得滿滿當當。這里要敲黑板:別看課程數量少,每門課都是"重量級選手"。像《數字化戰略決策》這門課,光是案例庫就有200多個真實企業轉型案例,我們小組當時做巴西零售業數字化轉型方案,連續三周熬夜到凌晨兩點。
再說說最容易掛科的三門"殺手課"。首當其沖是《金融建模實戰》,教授會要求用Python處理真實股市數據,我親眼見過有同學因為代碼報錯在機房急哭。其次是《跨文化領導力》,這門課考核方式是48小時跨國團隊協作項目,得和不同時區的同學線上配合,特別考驗時間管理。說一千,道一萬是《商業倫理沙盤》,模擬企業危機公關場景,去年有個小組在模擬董事會時吵得差點掀桌子。
給準備入學的朋友三個實用建議:第一學期務必主攻《數據分析基礎》,這是后面所有課程的根基;每周至少留出15小時做小組作業;最重要是提前聯系學長要往屆考試真題,有些教授出題套路五年不變。
說到畢業難度,我們那屆真實畢業率是83%。被淘汰的主要分兩類:一類是工作太忙缺課超過規定的,另一類是小組作業總劃水被隊友聯名投訴的。不過只要按時出勤、認真完成每次作業,通過考核并不難。
麥德林大學MBA畢業率真實數據統計
一、畢業率到底有多高?
根據2023年麥德林大學發布的年度報告,全日制MBA項目的平均畢業率為82%,非全日制項目則為75%。橫向對比其他歐美高校的MBA項目(普遍在70%-85%之間),這個數據屬于中等偏上水平。不過,不同年份的畢業率會有小幅波動。比如2021年受疫情影響,線上課程占比增加,畢業率一度跌至78%,但次年又回升到81%。
有意思的是,麥德林大學對“畢業率”的定義并不寬松。學生必須修滿全部學分,通過論文答辯,且無學術誠信問題才能被計入統計。換句話說,這個數字的“含金量”確實不低。
二、為什么有人畢不了業?
雖然整體畢業率超過七成,但剩下的20%左右學生未能完成學業,主要原因集中在三方面:
1. 課程強度大,時間管理成難題
麥德林MBA的課程安排非常緊湊,尤其是前兩個學期。每周平均20小時的課業量,加上小組項目、企業參訪,許多在職學生坦言“扛不住”。一位2022級校友在社交平臺分享:“白天上班,晚上趕作業到凌晨是常態,扛過前半年基本就穩了。”
2. 論文關卡嚴格
不同于部分院校的“論文走過場”,麥德林的導師對論文要求極高。數據樣本量不足、案例分析深度不夠都可能被打回重寫。2023年有14%的延期畢業案例是因為論文反復修改導致的。
3. 個人原因中途退出
約5%的學生因家庭、健康或職業變動選擇主動退學。學校對此類情況會保留學籍,允許最長兩年內復學。
三、在讀學生怎么說?
為了更貼近真實情況,我們采訪了三位在讀學員:
張同學(金融行業,非全日制):“班上30個人,第一學期結束退了2個。教授不會放水,但只要你按時交作業,多找助教溝通,通過沒那么難。”
李同學(創業公司CEO,全日制):“同學里卷王太多,有人為了案例比賽通宵準備。這種氛圍下,自己想偷懶都難。”
王同學(制造業中層,延期畢業):“論文導師特別較真,我的問卷設計改了4版才通過。但事后看,確實學到了扎實的研究方法。”
四、提高畢業率的“笨辦法”
根據成功畢業學員的經驗,有幾點實用建議:
入學前做好時間規劃
非全日制學生盡量提前和雇主溝通,爭取彈性工作時間;全日制學生建議減少兼職,專注課業。
活用學校資源
麥德林的學術輔導中心提供免費的數據分析指導,圖書館還能預約一對一論文潤色服務,這些資源用好了能少走彎路。
抱緊同學大腿
小組作業占比30%以上的分數,找靠譜隊友比單打獨斗輕松得多。不少校友直言:“能畢業全靠隊友帶飛。”
麥德林大學MBA的畢業率數據背后,反映的不僅是學術要求,更是一套成熟的教學管理體系。高強度的訓練雖然讓部分人中途退出,但也保證了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對于考慮申請的人來說,比起盯著數字焦慮,不如先評估自己的時間、能力和目標是否與項目匹配。
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
巴斯大學MBA曝光,申請、費用與必修課 (巴斯大學MBA曝光)
范德堡大學MBA,教育制度解析,優勢一覽,申請費用必修課曝光
拉德堡德大學mba曝光,一流水平如何實現,平均成績不再迷茫,必修課程解析
萊斯特大學MBA全面攻略申請訣竅,費用曝光與必修課程深度解析